产业转型

来自岱岳百科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
综合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产业调整迈出新步伐。预计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.2:40.8:48。

新旧动能转换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2017年,抓住13个项目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的契机,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。

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,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率优先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,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实现高质量发展,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。

创新驱动发展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坚持创新驱动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发展高新技术产业,加强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建设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,加大研发投入,促进新技术、新成果转化,重点推进工业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,加快品牌培育,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。加快推进工业化、信息化深度融合,促进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。

致力创新体系建设。突出企业在技术决策、研发投入、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,引导资金、人才、技术等创新要素集中集聚。

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深化与中科院、西安交大、哈工大等高校院所的合作,推进科研成果转化。年内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,组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家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。

强化人才第一资源。加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、产业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。加强企业家培育培养,充分发挥企业家联合会的作用,组织企业法人、管理团队和新生代企业家,到知名院校、知名企业参加高端培训、开展高端访学,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。

强化品牌第一竞争力。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,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、企业品牌和行业品牌,年内注册商标1000件,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、山东省著名商标2件、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2件、山东名牌产品2个。

工业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工业主体地位更加凸显。2017年,实施“三强”企业培植带动工程,4家企业纳入市级培植计划,25家企业纳入区级培植计划,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、利润29.5亿元、利税41.6亿元,分别增长28.4%、47.1%、35.4%,高于全区平均水平9.6、25.7、18.6个百分点。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.9%。全区在建技改项目61个,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。中包联盟、泰山石膏分别入选工信部2017年制造业“双创”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和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。前三季度,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1.47%,增幅列全市第1位;占比达到30.37%,提高3.21个百分点,增幅列全市第1位;全区发明专利授权32件、列全市第2位。

工业经济培强壮大。加大“三强”企业培植力度,设立专项扶持资金,成立岱岳区东岳财富股权投资基金,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。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.9%,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5家,税收过千万元的达到45家。创新驱动有力,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、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家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,中包联盟被工信部命名为制造业“双创”平台试点示范项目。完成年度节能降耗任务。

加快打造工业“新优势”。坚持“突破园区、做大做强”。围绕振兴实体经济,实施“三强”企业培植带动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、主导产业增强壮大、新兴产业引进培育“四大工程”,加快形成“三强”企业拉动、骨干企业支撑、众多高科技企业多点撬动的经济发展新局面。打造泰山玻纤、泰山石膏、信发瑞恒中泰、中农联合、北大先行、绿色建材、岱岳制盐、中联建材、昆仑能源、泰石岩棉等10家以上税收过亿元企业,打造玻纤产业园、泰和产业园、信发产业园、绿色建材集聚区、中检科泰山中心5个百亿级企业园区,打造新材料和新型建材、现代物流、科技服务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全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集聚的发展水平。

做大做强工业经济。按照“大园区、大企业、大产业”的思路,以“四新”促“四化”,实现“四提”,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%以上。

做特园区。围绕“三大园区”主打的特色产业,落实飞地经济政策,加强服务平台建设,创新体制机制,积极推动园区“二次创业”,主营业务收入均增长10%以上,促进工业园区“南部升级、东部崛起、北部振兴”。

做强企业。以“三强”企业培植为主线,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,聚力培植30家区级“三强”后备企业、20家区级“三强”企业、6家市级“三强”企业,经过3-5年努力,打造岱岳制盐、北大先行等10家以上税收过亿元的企业,建设玻纤产业园、泰和产业园、信发项目群、中检科泰山中心、联合绿色建材5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级企业园区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,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,加快培植“四上”企业。

做大产业。依靠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,引导纺织服装、新型建材、机械制造、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,引进和发展配套产业,拉长产业链条。重点制定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专项规划,支持泰山玻纤、泰山石膏、泰石岩棉等企业扩规提质,推动玻纤产业园和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,打造新材料和新型建材千亿级产业集群。加快建设泰山盐化工、中化制盐等项目,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,抬高入园门槛,启动园区外化工企业迁入,建设以岩盐深加工为基础的化工园区,着力打造盐化工基地。围绕人工智能、工程装备、农用机械、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,依托大汶口工业园、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,以及明佳科技、华伟重工、天亿重工、宏瑞达电器等装备制造企业,促进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拓展高端装备市场,建设装备制造基地。

服务业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服务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。2017年前三季度,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.6亿元,增长8.89%。预计全年实现商贸流通收入728亿元,增长12%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亿元、增长37%,我区被评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。金融业税收预计达到2亿元、增长17%,岱岳金融服务业聚集区新增金融、类金融企业11家、达到69家。

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。旅游接待游客、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6.5%和20.8%,泰山天颐湖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,全省旅游特色小镇暨精品民宿建设座谈会在我区召开。培育各类电商企业150家,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50亿元、增长37%,被评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。新引进金融机构6家、达到31家,金融业实现税收1.97亿元、增长14.3%。被认定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城区。

加快提升服务业“新引擎”。坚持“建设新城、破茧成蝶”。以泰城新区为主战场,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。依托岱岳金融服务业聚集区、泰安金融商务区、岱岳保险超市,打造泰城金融业发展“新高地”。依托润恒物流、光彩大市场、泰山国际汽车城等大型市场,打造商贸流通业“新体系”。依托中检科泰山中心等项目,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服务“新动能”。依托鎏光溢彩等产业园区、乙丁网络等商务平台、诺泰电子等龙头企业,打造电子商务“新集群”。依托泰山大街、灵山大街等沿街楼宇,鲁商中心、泰安国贸等项目,打造总部经济“新地标”。依托颐高新经济产业园等项目,打造双创孵化和人才集聚“双平台”

做优城市经济。集中打造全区金融商业中心,培育城市经济四大产业板块。利用泰山大街、灵山大街、东岳大街、长城路沿线的鲁商中心、徽京国际、国贸大厦等大型城市综合体,加快引进青岛海尔创客孵化中心等企业总部、区域总部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,打造总部经济“新地标”。加快岱岳金融聚集区和泰安金融商务区建设,力争引进民生银行岱岳支行、齐鲁银行岱岳支行、光大永明保险、中路财险等银行、保险、证券及中介机构,培育发展地方金融组织,打造泰城金融业发展“新高地”。年内税收过千万元的楼宇达到9栋,其中过5000万元的1栋。改造提升光彩大市场、中富宏泰建材城、泰山国际汽车城等大型市场,丰富商贸流通业态,促进传统专业市场向新型商贸城转变,打造商贸流通业“新体系”,力争光彩大市场争创省级创业园区。加快青春创业、鎏光溢彩及泰山创谷等电商产业园建设,吸纳各类电子商务、创新创业企业入驻,扶持壮大诺泰电子等电商企业,打造电子商务“新集群”。

加快发展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。提升壮大现代物流业,以润恒物流、唯品会、钢材大市场等企业为抓手,引进物流企业世界100强和国内50强,整合小散物流企业,规划建设新104国道物流聚集带,打造现代物流千亿级产业集群。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,推动检验检测认证、知识产权保护、创业孵化、研究开发等综合科技服务,加强与济南48所高等院校及北京中关村的合作,建设新区北部科技新城,打造科技服务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
【岱岳区成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(市、区)】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、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、山东省民政厅、山东省财政厅、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通知,确定济南、青岛、烟台、潍坊、济宁、威海等6个市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,济南市历下区等80个县(市、区)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(市、区)。

旅游业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2017年,接待游客1202.4万人次、增长16.5%,旅游收入26.75亿元、增长20.8%;泰山天颐湖旅游度假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,4A级景区达到4家;我区被央视评选为全国“最美揽夏地”十强,全省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我区成功召开。

坚持“错位发展、全域共建”。

深化“+旅游”战略,推进产业融合,做好南部文化旅游、北部休闲旅游、西部民俗旅游、东部田园旅游“四大旅游板块”错位发展文章,加快构建由特色小镇、特色村、休闲农庄、现代农业园区、精品民宿和农家乐组成的旅游“新格局”。

做活旅游经济。推动全域旅游发展,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、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%和15%,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。推动成立岱岳文旅集团,整合旅游资源,促进旅游业市场化运作。积极推进大汶口古镇和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连片发展,争创全省精品旅游小镇。加快满庄泰安智乐汽车小镇、道朗九女峰乡村旅游度假区、山口座山拂云小镇、范镇泰山·奉高田园旅游综合体、中达山城国际酒店等旅游大项目建设。创新产业合作模式,变“旅游+”为“+旅游”,推动农业、文化、体育、康养、研学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。举办好“三节两展一会”系列活动,提高全区旅游知名度。

2018年1-9月份发展情况

农业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。2017年,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3家、达到44家,农民合作社新增130家、达到984家,家庭农场新增119家、达到356家,泰山南麓葡萄酒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兴岳食品和岱绿特获得山东省第二批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。

现代农业升级增效。重新编制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,粮食生产保持稳定,市级农业龙头企业、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分别新增3家、130家、119家。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别达到30万亩、12万亩和2.5万亩。农机化水平达到86%。完成农田水利项目县、丰山小流域治理等工程,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新增受益人口85个村、7.8万人。

加快打造农业“新高地”。坚持“三园同建、转轨变向”。紧扣全市“一圈一带”现代农业规划要求,加快完善实施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,推进西部颐养休闲、北部生态循环、南部农耕文化、中部物流和东部高效特色农业五大产业园建设,培育精致都市农业。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加快美丽乡村建设,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充分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。

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。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,打造精致都市农业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

建设精品园区。西部加快泰山茶溪谷、四大名药示范园、芝峰庄园发展,建设颐养休闲产业园;北部增强四季丰利、中青松石、碧霞春等品牌知名度,建设生态循环产业园;南部推进汶田谷粒、泰山汉麻、曼华庄园等项目,建设农耕文化产业园;东部提升绿色蔬菜示范园、设施农业采摘观光园发展水平,建设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园;中部建设新型涉农物流产业园。年内争创市级现代产业园2处。

培育经营主体。积极与国内外大企业、大财团搞好对接,采取合资合作、股权转让等方式,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业龙头企业。发挥龙头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主力军作用,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,确保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、家庭农场20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。夯实发展基础。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县、胜利水库引水渠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,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、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等项目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农业机械,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,农机化水平达到87%。

保障农业安全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,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保障粮食生产安全,加强粮食储备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,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。